夏天一到,茂名大地点点红。那红的是荔枝,漫山遍野,无边无际。有风过处,枝叶沙沙,红荔似海,一幅壮美的乡村振兴画卷在蓝天下有声有色地徐徐展开。
受访者供图
茂名是水果的天堂。热带的、亚热带的水果琳琅满目:龙眼、香蕉、三华李、化橘红等地方特色品种,比比皆是;菠萝、芒果、枇杷、木瓜、杨桃等传统水果,也应有尽有。有人说茂名是“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”,一点也不为过!
然而,在水果大家族里,却以荔枝最为盛名,白糖罂、妃子笑、白腊、桂味、糯米糍……光听名字,就令人心驰神往。要问茂名的荔枝树有多少?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30多万亩,占了全国荔枝的半壁江山;要问茂名每年荔枝产量有多少?有关数据显示,约占广东的二分之一、全国的四分之一、全球的五分之一——全球每5颗荔枝,就有1颗是茂名的。要问茂名为何这么多荔枝?茂名地处热带亚热带的过渡区域,年平均气温22.3-23℃,年日照率35.6%以上,大面积山地丘陵属微酸红壤,种植荔枝,得天独厚。
一
在茂名,没有荔枝的夏天是不完整的。夏日里的空气,整个茂名都是“荔枝的”,那是白糖罂的清甜、妃子笑的鲜嫩、桂味的馥郁……从农历三月起,就有荔枝迫不及待红起来,那是“三月红”,之后陆续上市的荔枝,普遍比省内珠三角和闽南、桂东南早熟20天左右,与贵州、四川等地相比,要早熟一个月以上。
荔枝,乃“百果之王”,是最值得期待的上品佳果。倘若与茂名荔枝有了甜蜜的“约会”,味蕾感受了荔香四溢,便会深深感叹:一方水土一方荔!
茂名是片神奇的土地,孕育了众多美味的荔枝品种,让人流连忘返,沉醉其中。
先说“鉴江红糯”吧。鉴江是茂名大地母亲河。鉴江上游为窦江,窦江始自东江河和西江河 “两水合襟” 之处,水中温泉常年冒着热烟。河水从古时石窦飞泻,造就了“窦州”之名。两河汇合处有小洲,随水涨落而不被淹没。明嘉靖年间,被贬到此的榜眼进士程文德在此修筑翔凤台。骚人墨客,便会于此,相互唱和,此乐何极?!
岁月流转,翔凤台倾颓。梁廷宵、梁青仕等人将来自福建的荔枝苗种于此处,灵气钟聚,荔枝树成林。每年七月,荔枝成熟。其肉质嫩滑,清甜多汁,口感上乘。吃过后,有人惊愕:这荔枝,泡过冰糖水?或有问:用蜂蜜种的吧?
其实,这荔枝最引人注目的,是个头大,呈心形,有的甚至大如小孩拳头,据说最大的,四个就是一斤。在过去村民想象中,有狗从树下过,被落下的荔枝砸中,立刻狗命不保!呐,荔枝的名字就有了,叫“砸死狗”,通俗,易懂,够民间!
然而,“砸死狗”荔枝1995年进京,却华丽转身,有了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:鉴江红糯。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,信宜鉴江红糯荔枝获得金奖,声名远扬。
“鉴江红糯”的特别之处,还在于它的情有独钟,一旦离开翔凤台遗址,品质便不“正宗”了,一看便知道,一吃,也分得出来,令人不禁想起 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 的古语。现在,漫步翔凤台遗址,可见28 棵国家三级保护古荔树形态各异。微风拂过,仿佛传来程文德当年吟诵的《小瀛洲》。这荔枝,是否与古人的风骨息息相通?是否也传承了程文德那股凛然正气?它在岁月中坚守着独特的风味,与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在时光里绵延不绝。
二
如果说“鉴江红糯”以个头大闻名,不及它体型四分之一的桂味荔枝却“细细粒,很好食”。这品种孕育之地,是茂名市高州的木广垌村。
在当地,“木广垌桂味荔枝”十分响名!其果肉,乳白色,恰似羊脂白玉般温润,咬一口,肉质的爽脆在齿间绽放,清甜汁水陶醉整个嘴巴,那股甘甜,纯粹而浓郁,更为奇妙的是,一缕桂花香味淡雅而悠长,沁人心脾。
再看它的外形,果皮薄,果核也小巧得令人惊叹,平均只有指甲大小,果肉几乎占据了 80% 以上,真的 “啖啖肉”。
种荔枝竟种出了桂花香,为何?有人说,是气候使然!木广垌隐藏在群山怀抱的盆地中,宛如天然的摇篮,阳光充足,气温适宜,为荔枝生长营造了绝佳的小气候。
也有人认为,是水土孕育了这种特别的口感。木广垌一带,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黄泥地,土壤中蕴含着无尽的养分,铁、钙、磷、钾等丰富的矿物质,提供了充足的营养……正是这方独特的水土,赋予了荔枝与众不同的品味,脱颖而出。
受访者供图
还有人坚信,木广洞的荔枝再好,也离不开一棵树。这棵走过了800多年时光,高不过6米,没有直插云霄的雄伟姿态。树头大不过一两人合抱,显得小巧玲珑。它枝不繁,叶也不算茂。老树身上一圈圈年轮,在不动声色地诉说着无数春夏秋冬的故事。树下乘凉的老人不止一次说起:原本,树头生长着两根水桶粗的枝干,然而岁月久长,其中一根枝干不复存在了,另一根仍然顽强生长,显示出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。
就是这棵不显眼的古树,身上的枝条被截下来,然后进行嫁接,或移栽。从最初的寥寥几株,衍生出千万棵桂味荔枝树,栽得满村都是。这些新生的荔枝树郁郁葱葱,与母树相互呼应,形成了一片片广袤无垠的荔枝林……
时至今天,几乎整个高州地区的桂味荔枝树,都是以这棵坚强的老树为母树的。可以说,木广洞是附近地区的桂味荔枝的“起源地”。
木广洞桂味荔枝声名远播,吸引各地游客和商贾纷至沓来。荔熟时节,一箱箱荔枝从这里出发,运往全国各地。无论是繁华都市的高档水果店,还是偏远小城的集市摊位,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。而这一切,都源于那棵英雄的“母亲树”!想不到,就这一棵半死不活的老树,诞生了令人啧啧称道的“木广洞味道”!
1949年,参加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的部队,曾经在这儿驻扎过。当年解放军种下的荔枝树,不知是否依然还在,或许有了那种浩然正气的滋养,这儿的荔枝会更加甜蜜与芬芳。
三
说起茂名荔枝,不可不提根子。根子是个镇,原本是片面朝大海的土地,然而,从三官山山脉走来的浮山岭,恰到好处地横在海边。这些崇山峻岭是天地之间的巨臂,挡住了南面海风的横冲直撞,形成“根子气候”,成为一方荔枝产地。
站在根子元坝村红荔阁上,万亩荔林尽收眼底。这里的荔枝,尤以白糖罂品种闻名遐迩。这种被誉为“中华红”的荔枝,果肉白蜡色,核小肉厚,甜如蜜饯。2000年,国家领导人在此种下一棵“中华红” 荔枝树,如今已枝繁叶茂,见证着这片土地的荣耀与希望。
在根子镇的荔枝核心区域,一座仿唐建筑——中国荔枝博览馆,巍峨矗立。这座占地 33 亩的文化殿堂,以盛唐风貌为主线,通过《荔史》《荔事》《荔知》等七个展厅,全方位展示荔枝的起源、传播与文化内涵。步入馆内,仿若穿越时空,从秦汉时期荔枝的驯化,到两宋时期的对外贸易;从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,到现代科技的保鲜技术,每一件展品,都在静静诉说着荔枝的传奇故事。
受访者供图
以荔枝为建筑造型的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,堪称交通与文旅融合的典范。这服务区主体建筑,以直径 24 米的荔枝穹顶为标志,采用超常规密封技术,将灯带、排气系统等设备完美内嵌其中,恰似一颗晶莹剔透的荔枝,镶嵌在高速公路旁。服务区内,荔枝特产令人目不暇接,荔枝主题的咖啡厅、民宿和露天剧场,更是让过往游客沉浸于浓郁的荔枝文化氛围之中。
受访者供图
古荔园是“活的荔枝博物馆”,占地80余亩,现存39棵树龄超500年的古荔枝树,其中9棵树龄超过1300年。园内“荔王”“虚怀若谷”“廿四担”等古树,形态各异,每一棵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。这里,是冼夫人当年生活过的地方,或许正是冼夫人的飒爽英气,造就了荔枝的与众不同独。进入园中,脚下的石板路凹凸不平,仿佛能听见唐朝的马蹄声;菠萝古树下,似乎还留存着当年拴马的痕迹,据说,这是当年高力士拴马之处。
一棵拴马树,牵出一段经典故事。据说当年杨贵妃吃的荔枝,正是高力士从这里采摘的。一棵拴马树,曾引得一个叫杜牧的关注,写下了千古名句: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”到了清代,两广总督阮元还意犹未尽,在《岭南荔枝词》中写道:“新歌初谱荔枝香,岂独杨妃带笑尝。应是殿前高力士,最将风味念家乡。”
受访者供图
荔枝 “一日色变,二日香变,三日味变”,当年的潘州(高州古称)荔枝,究竟如何抵达长安?今人百思不得其解,众说纷纭。
有人猜测,是将荔枝树连根挖出,植入木桶运输,途经驿站时浇水养护,确保果实成熟度可控。这种“移动果园”的方式虽耗时耗力,却能延长保鲜期,不失为古代荔枝保鲜的“技术矩阵”。
也有人说将连枝带叶的荔枝装入新鲜竹筒,用蜡密封后可保鲜六七天,配合驿站“日行八百里”的极限速度,五天内即可跨越四千里抵达长安。这种方法利用竹筒的天然湿度和蜡质隔绝空气,减缓氧化,与明代《荔枝谱》记载的“藉竹生气滋润”一脉相承。
如今,西安老百姓想吃当年杨贵妃吃的荔枝,已是轻而易举之事。茂名市政府通过“5000万元悬赏”推动技术攻关,已建立“预冷—速冻—冻藏”全链条标准体系。今天在古荔园摘下的荔枝,后天便能送西安的餐桌上。快递,是过去驿站不可比拟的;冷链技术,也是古人不可想象的。现代科技让荔枝保鲜不再艰难,从采前管理到采后预冷、专用包装,再到贮运环节的恒温控制,一整套科学系统的保鲜工程,让荔枝的保鲜期大幅延长。甚至,还有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,能让荔枝沉睡18个月,解冻后依然色泽如初、果形完整,让这份夏日美味“四季常鲜”。
历史上,汉武帝为种荔枝“死者继路”,唐玄宗为博红颜一笑“人马毙于路”。现代科技不仅终结了“一骑红尘”的悲壮,更让荔枝从奢侈品变为普惠品。2025 年茂名荔枝嘉年华上,陕西师范大学于赓哲教授指出,茂名荔枝凭借高力士的“品牌背书”和现代冷链,已形成“原产地 —科技—市场”的完整生态链。
从古代驿卒的汗血到现代冷链的蓝光,从荔树移运、竹筒蜡封的巧思到液氮冻眠的创新,这颗“果中皇后”荔枝的千年旅程,既是一部技术进化史,更是一部文明进步录。当西安市民轻点手机就能品尝到茂名古荔园的鲜甜时,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科技的温度,更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。
茂名的荔枝,持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……
【作者】梁建(作者单位:茂名市文广旅体局)
【本文责编】张蓓蕾
【频道编辑】陈地杰 莫群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刘龙飞 刘树强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天载配资-天载配资官网-配资官网app-专业炒股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